飛聲金陵,共享藝術“森呼吸”
發(fā)布時間:2024-09-19 10:17:11 | 來源:新華日報 | 作者:陳 潔 | 責任編輯:吳一凡蔥郁茂密的森林與恢宏盛大的歌劇邂逅,《茉莉花》那充滿東方韻味的旋律與大型戶外精編版歌劇《圖蘭朵》優(yōu)雅地融為一體……9月17日中秋之夜,2024森林音樂會于月光見證下在南京完美落下帷幕。隨著《今夜無人入睡》那動人心弦的旋律響起,藝術與城市“和諧共生”得到完美呈現(xiàn),也彰顯了綠色空間蓬勃的生命力。
1998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圖蘭朵》以紫禁城為天然背景,驚艷了無數(shù)觀眾。而今,南京中山陵音樂臺成為其新的舞臺,由意大利指揮大師阿爾多·西西羅和歌劇大咖們,攜手導演施晶芙,中央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的歌唱家,超過170位演員齊聚一堂,首次在南京戶外重新詮釋20世紀的歌劇經(jīng)典巨作。觀眾的熱情在開演前半小時就已點燃,音樂臺內(nèi)外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南京森林音樂會自2015年啟航以來,已步入第10個春秋。作為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南京森林音樂會不僅規(guī)格高、規(guī)模大,更是我省精心培育的戶外古典音樂品牌。今年的森林音樂會,不僅延續(xù)往年的高雅與純粹,更帶來前所未有的節(jié)目亮點。
9月13日晚,演唱難度極高的林中小鳥詠嘆調(diào)首次登上南京森林音樂會的舞臺,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用她輕盈靈巧的花腔喚醒的不僅是觀眾的耳朵,更觸動了他們的心靈,給“森林里聽森林”的體驗帶來了全新感受。
森林音樂會的生長與迭代,也在每一個足尖的轉動中傳遞。“揮鞭轉”是芭蕾舞中一種單足立地旋轉的動作,而一口氣完成32個“揮鞭轉”更是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絕技。9月15日晚,這一高難度技巧首次亮相森林音樂會,留下了難忘的高光時刻。隨著音樂逐漸激昂,舞者以酣暢淋漓的旋轉展現(xiàn)了卓越的身體控制力、平衡感和旋轉技巧,觀眾席上爆發(fā)出熱烈掌聲與歡呼聲。
歌劇、芭蕾、交響樂……500多位藝術家攜手演繹,造就了南京森林音樂會歷年來的最大規(guī)模演出陣容。據(jù)南京森林音樂會總導演袁雪峰透露,5天5場音樂盛宴,不僅讓1萬名觀眾相聚在紫金山下,更吸引了1億人次在線關注,共同享受了一場視聽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置身于郁郁蔥蔥的森林之中,伴隨著夏末的蟬鳴聲和偶爾飛過的白鴿,整個氛圍充滿了詩情畫意”“那一瞬間的光芒萬丈、那深情款款的獨奏、那觀眾席上專注傾聽的面龐,每一個畫面都是這個夜晚最動人的記憶”“回家的路上已經(jīng)開始期待明年的森林音樂會了”……社交平臺上,人們紛紛留下了各自的驚嘆、感動、欣賞與不舍,記錄下“森林里的難忘時光”。
有時風雨有時晴,這種變化也是戶外音樂會的魅力之一。9月的南京,多雨時節(jié)帶來難忘的體驗:白天的雨水到傍晚漸停,令人虛驚一場;或是原本晴朗的天空在演奏中途飄起細雨。天氣的點滴變化,都賦予每場演出不同的感受,體感的溫度、空氣的濕度等都隨之變化……“下過雨的南京,仙氣縈繞”“涼風習習,才聽了一小時就開始下雨,還好工作人員提前發(fā)了一件雨衣”“連鴿子都來一起聽音樂啦,雖然演出進行到一半下雨了,但是觀眾一起打開雨披,在雨中等待還有點浪漫”。觀眾將這種體驗形容為“開盲盒”,這也成為一種難忘的印記。
今年的森林音樂會,恰逢“貝碧嘉”臺風過境南京,第4天的演出——匈牙利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不得不“移師”室內(nèi)舉行。在風雨交加的夜晚,觀眾與遠道而來的樂團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共度一段被音樂力量和情感溫暖的時光。盡管戶外自然環(huán)境給演出帶來不確定性,但音樂的魅力在于它能夠超越這些障礙,連接每一個人的心靈,讓人們在共同的體驗中找到共鳴與慰藉。
推動綠色空間開放、共享與融合,人是核心。現(xiàn)場,不僅迎來2024巴黎奧運會上激情拼搏的南京健兒洪可新、徐仕妍和蔡琪,更有南京市盲人學校的學生們首次體驗“森林中的交響”,孩子們臉上的渴望與期待成為音樂會最溫暖的風景。不同國籍、身份、年齡與審美的人們在此交匯共生,共同編織一場跨越界限的藝術盛宴。俄羅斯指揮家雅羅斯拉夫·扎博亞爾金特意學習并演繹了劉天華的《良宵》,旋律如流水般細膩,喚起人們心中最深處的共鳴;匈牙利藝術家們則以一曲《茉莉花》深情致敬南京,那份細膩與溫柔仿佛穿越時空,觸動每一位聽眾的心弦。“我也想學樂器了”,這是共鳴后的觀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
南京森林音樂會已悄然成為一道獨特而溫馨的新民俗風景線。赴一場“含氧量”極高的音樂會,不僅成為外地游客難忘的文化印記,也讓本地市民感嘆:“總是在不同的節(jié)點反復愛上我的城市。”
雨聲、風聲、鳥鳴與悠揚的旋律在此交織成一首自然、人文、藝術的城市交響曲。